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委员会、大连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大外)主办的“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于5月27日在大外举办。来自海内外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和汉语志愿者教师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如何“固本拓新 共享发展”等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论坛还发布了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文化传播现状”在内的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描绘了崭新的前景,中国与各国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五通”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必将承载更加崭新的任务和使命。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必须是价值共识、内容共识和方法共识的相互统一,必须要坚持文化对话的原则,必须要坚持海纳百川,与各国文化互学互鉴,才能取得更好的海外传播效果。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在中国加速融入世界、和平崛起的背景下,国际上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杂音,所以,强化和改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势在必行。当前,中国外交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特征,从事对外交往的主体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就包括了文化外交,因此,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进一步指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应突出和平与合作的主题,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则,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包容互鉴。同时,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要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通过文化传播促进民心相通。
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花蕾在致辞中指出,在大连外国语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对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及时呼应,也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搭建了学术研究的平台。
著名汉学家白乐桑在会议开幕式上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使“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引发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欧洲汉学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召开“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突出“固本拓新 共享发展”这一主题,有助于推进中国主张的优秀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将法国、欧洲的优秀文化及对中华文化的观点想法“引进来”,在充分交流和探讨中消除障碍和隔膜,发现共识。
论坛开幕式上,“大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拟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别进行中华文化传播发展现状、中华文化传播热点排行等的相关研究工作,并适时根据其情况给出参考评级,进而撰写深度研究报告,出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蓝皮书》等。
论坛还发布了三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的相关成果。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张恒军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文化传播现状”研究,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重点国别进行了中华文化传播发展现状、中华文化传播热点排行等的相关研究工作,撰写了深度研究报告。该研究还创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文化传播模型,从孔院建设、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华文化相关的海外学术交流活动及政府文化交流活动、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五大角度进行加权评估,进而分析了沿线国文化交流热度、传播水平等,并总结了沿线国家中华文化传播现状,随后将出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蓝皮书》(2017卷)。
清华大学郭镇之教授领导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创新研究”提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需要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策略创新中,非传统思维、非主流途径、非常规方式是关键。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团队进行的“中国春节文化走出去的效果评估”选取10个国家进行效果分析,认为“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切实增强了春节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届论坛由主旨演讲、2个圆桌论坛和3个分论坛组成。主要议题为“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共通性,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内容、路径与方略,孔子学院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舆情跟踪与国家形象建构,世界其他国家文化传播的经验与启示,海外汉语与中华文化教学等。
(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