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2021第五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召开
日期: 2021-09-1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今天,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1第五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在云端举办。来自海内外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超过200位专家、学者和50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集聚云端,围绕“后疫情时代的跨文化传播”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论坛开幕式上,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首先致辞。她指出,本届论坛之所以将主题确定为“后疫情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目的在于探寻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共存之道,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重塑当代跨文化传播观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届论坛由主旨演讲和4个分论坛组成。主旨演讲聚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史与物、跨文化传播的道与术。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后疫情时代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后疫情时代中华文化核心理念的影响力,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学术外译,延安时期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媒体外交。其中,“延安时期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媒体外交”分论坛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设置,“媒体外交研究联盟”的主要成员聚焦中国共产党媒体外交思想和实践创新研究参加了研讨。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大学吴飞教授作了题为《从全球传播视角看中国“文化强国”之战略布局》的演讲。他指出,要从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的视角提升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文化强国涉及到我们要真正去理解什么是文化,中国哪些文化的要素是可以走向世界的,在全球化和新媒体语境之下如何去推进全球的对话,如何向世界去解释当下中国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主编张西平教授作了题为《从长时段揭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的演讲。他指出,要从长时段看世界史,结合中国和西方的交流史来看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6-18世纪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蜜月期,19-20世纪是不平等期,当代是第三个时期,中国的崛起使中西文化重新回到平等对话时期。

在主旨演讲第一环节,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苏炜就《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国”》,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武斌就《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经验》,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文献整理与研究(19492019)”首席专家季进就《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走出去”和“走回来”》,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张士杰就《“走进去”与“融进去”—— <论语> 在日本的传播、接受与再阐释》分别发表了演讲。

在主旨演讲第二环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就《记者角色的地方性实践与记者比较范式的跨文化重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史安斌就《后疫情时代跨文化传播理论升维与实践创新》,中国戏剧出版社总编辑、常务副总经理武云就《文化类图书的出版营销和走出去》,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蔡馥谣就《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对外话语创新与议题设置》分别发表了演讲。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日报网与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介绍,评选对象为20203月至20212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大活动和项目、热点事件、优秀作品、先进典型等,以期总结经验,鼓励创新,树立典范,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经过评委会的遴选及评审,获得2020-2021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的分别是:“云·游中国”系列项目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新桥梁、“阿木爷爷”用灵巧双手展现中国文化之美、中国网络文学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和作者、纪录片《寻找功夫》连获国际大奖、国产游戏海外市场增速加快、藏族小伙丁真带火四川甘孜文化旅游、中国影视“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社交媒体外籍粉丝江苏行活动效果显著、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引领云端演出新模式、《唐宫夜宴》掀起海外社交平台中国风。

本届论坛还评选了优秀论文,《跨文化传播视域中的文明互鉴与文化误读探微》(傅守祥、魏丽娜)、《英国“一带一路”倡议传播框架研究:基于推特社交平台推文的内容分析》(刘昊、孙逸潇)、《疫情背景下跨国公司社交媒体活动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徐艺凌)等论文获奖。


Copyright2005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六号      邮编:11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