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法语学院、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新闻与传播学院、汉学院、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庆祝法语学院成立50周年-2023中法文明对话:“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青年领袖大连论坛暨第八届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交流月闭幕式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法国驻沈阳总领事罗毅睿、法国巴黎ISTEC高等商学院校长洛朗·普洛金、法国汉学家白乐桑、浙江大学许钧教授、中法教育交流协会秘书长任树磊、大连法语联盟校长埃马纽埃尔•吉罗东和南京大学等高校、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外党委书记王伟辰、校长刘宏、副书记丛明才和学校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上,校长刘宏教授指出,2024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近60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积极发展,并取得令人瞩目的合作成果。今年4月马克龙总统访华,推动了中法经济、文化合作进入了新的高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法两国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信心、有能力先行一步,以实际行动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年来,在包括法国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中法文明对话:“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青年领袖大连论坛的召开,正是希望通过对话,为中法两国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开展相互启迪、交流互鉴的平台,促使中法青年一代发现文明之美,见证文明力量,共创美美与共的未来。本次论坛是我校第八届“国际教育交流月”的重要内容。“国际教育交流月”活动自2016年举办至今,现已成为学校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今年的“国际教育交流月”涵盖国际会议、国际化课程与讲座、海外留学项目宣讲及中外人文交流等四大版块,开展了包括中法文明对话论坛、剑桥大学“大师班”课程、外籍专家工作坊在内的各类活动共计91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国际化特色更加突出。学校期待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为中外学生架起一座联通世界的桥梁。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指出,在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的共同推动下,今年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高度,两国关系迎来全新篇章。当前,中国已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法国正在积极推进再工业化发展模式,双方在全球发展与治理方面具有相近关切,对文明对话有着共同期待,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促进相互了解。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本次论坛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他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加强发展合作共通。双方应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契机,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在经贸往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加强合作,在政治互信、全球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议题中加强沟通,更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二是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2023年中法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两国就重启人文交流达成重要共识,支持深化相关领域合作,积极推动重启文化和旅游领域交流。期待中法两国以明年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年为契机,开展灵活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在学术研究、文化产业、遗产保护、高等教育等多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三是加强青年往来,团结凝聚新生力量。中国外文局长期致力于推进中法青年对话交流,也将继续积极打造青年创新交流平台,推动两国青年群体互学互鉴,不断凝聚面向未来的青春力量。中国外文局将继续与法国有关方面开展机制化合作,为两国文明交流对话搭建桥梁,推动中华文明交流对话,为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法国驻沈阳总领事罗毅睿表示,1973是一个极具意义的特殊年份。首先,大连外国语大学1973年开设法语系,时至今日,已成为全中国招收法语学生人数最多的院系,拥有全中国最优秀的法语教师任教。明年,大连法语联盟成立二十周年,这项创举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年决策者的战略眼光,感谢大外对大连法语联盟一直以来的支持。其次,1973年11月,当代法国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也是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汉语教师之一——白乐桑先生来到中国求学。正是因为白乐桑先生的努力,成千上万的法国青年得以发现并接近中国,对中国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外部世界,并对自身进行反思,进而为各个不同领域的文化对话做出了贡献。2023年4月,马克龙总统访华时,两国最高领导人决定继续深化青年学生、科学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大连外国语大学必将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在目前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这一举措对世界未来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法国巴黎ISTEC高等商学院校长洛朗•普洛金指出,在高等教育受到众多挑战的今天,ISTEC与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合作无疑是具有独创性的,作为一所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师资力量上备受认可的高等学府,ISTEC积极应对目前影响商业模式、重塑商业关系组织的多项变革,通过加强对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培训,为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做好准备。未来,科学研究将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变革,ISTEC始终支持这项工作的长足发展,同时也在加紧招聘一些能够为相关学科领域带来创新成果、积极尝试新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和科研人员。ISTEC高等商学院将与大连外国语大学加强深度合作,实现中法两国共同学习、交流、合作的愿望。
大连法语联盟校长埃马纽埃尔•吉罗东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见证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五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大连外国语大学在大连甚至整个东北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地位,他谨代表大连法语联盟全体人员向学校致以崇高的敬意。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法语联盟,将与大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与教育合作关系,并向法语专业成立五十周年表示最诚挚的祝福。
大连外国语大学副书记丛明才主持了开幕式。
在主旨演讲环节,浙江大学教授许钧,法国汉学家白乐桑,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南京大学教授刘成富,教育部外指委法语分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主任王海洲,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法语系主任王秀丽,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王战,法国蒙彼利埃第三大学副教授马骏发表了精彩演讲。
浙江大学教授许钧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在中外文明互学互鉴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至关重要。翻译史,就是生动的人类社会的交流史。中国翻译事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语言的相互交流会使得中华民族的心胸更为开阔,更加接近于“和”与“合”的中国古典精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都有时代性的顶峰代表作,翻译使不同文化交流产生碰撞。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和文学交流,是一个国家走出愚昧、走向开放和文明的标志,事关中华文化能否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五四运动以来,以鲁迅、严复、朱生豪、傅雷等为代表的思想先驱,通过翻译为中华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国人的视野。当前,古今关系和中西古今的关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立足于文化之根,找回文化之源,重新评价文化经典,阐释经典,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第二,要从向西方学习转化为展示中国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的本土化转化和中国文化的世界性转化,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要选择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翻译,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情况同样在发生变化,西方国家开始主动了解中国,中国文化也在相互交流中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新的历史时期,翻译活动越来越丰富、复杂、重要,学者有必要保持清醒头脑,以翻译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互学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法国汉学家白乐桑指出,探究中文的学习动机,是汉语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他结合“语言距离”的概念,指出中文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是远距离语言,对远距离语言学习的分析,要更多关注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以汉学和汉语教育的奠基人雷慕莎为例,其汉语学习主要是依靠对汉字的兴趣完成。内在动机包括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无需用外力推动而自愿学习,是历史上杰出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内在动因,汪德迈、沙畹、华蓝、拉巴特等知名学者的汉语学习,均以内在动机为主要驱动力。在未来的汉语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内部动机和融合动机的重要作用,挖掘学习者的发现型、探索型倾向,推广汉字的正面作用,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标。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指出,明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在这个重要节点,两国如何找到共同发展目标,以积极务实的方式推进友好合作,在全球新形势下开展文明交流对话,更好增进两国互信和理解,成为推动中法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他认为,第一,要准确把握全球和平与发展新形势。近年来,全球出现了许多新形势、新问题,成为开展中法文明交流对话不可忽视的重要背景。中法两国合作落实“三大倡议”,有利于促进中法各领域发展合作,共促世界和平稳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第二,要抓住中法关系发展新机遇。今年,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举行会晤,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综合各项数据和调查报告,中法经贸合作具有强大韧性,两国民众高度重视双边关系,友好合作和文明对话具有光明前景。第三,加强中法文明对话。两国应以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等为契机,开展灵活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深化民心相通,带动两国民众更加相知相亲,特别是要吸引两国年轻一代关注中法关系,投身中法交流,传承友好信念。
在青年精英对话环节,由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柳玉刚主持,与中山大学副教授徐翌茹、外交学院教师王鹏飞、Bally(上海)有限公司商务拓展经理韩沛沛、法语学院外籍教师玛丽·施雷弗、克里斯多夫·德·穆拉等专家学者就中法语言、文化、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对话。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学者结合“中法文明、文化经典互鉴”“中法教育、人文合作交流”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在闭幕式环节,各分论坛主持人进行了总结发言。